▶ 108課綱前是否有使用過計算機?
楊主任提到在過往108課綱施行前,是比較少於課堂使用計算機的。吳老師也說明,在新課綱前,班上多數是使用手機作為輔助教學,會使用手機做簡易的加減乘除。在108課綱後,依課綱的精神、教材的配套,可透過計算機等工具,帶學生去做探究實作,因此使用實體計算機的比例確實有大幅提升。
▶ 計算機融入教學後的差異或帶來的好處?
「學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複雜的計算上」楊主任如是說:「對於(學生)他們而言,(複雜計算)耗費的可是青春」(02:17)。在以前的時代,學習手開根號、查對數表、三角函數表的內容是不可或缺之一環。現在,使用計算機,都是1秒鐘可以解決計算上需求。吳老師提到,在排列組合單元,以前教學時,如計算彩券期望值等會使用到很大的組合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列式、訊息或概念。(02:59)現在,更能直觀地使用工具,計算出數字,使得很抽象的描述可以呈現給學生具體的數字。
在融入計算機後,綜合兩位老師提到的教學改變,皆表示免去複雜計算的時間,讓學生們專注在理解教師要傳達給學生的數學概念,讓具體的數字與現實生活問題結合,提升數學學習品質與效益。
開放期中考使用計算機?
▶ 過往定期考是否可以使用計算機?
新竹女中是比較前衛的,在於實踐工具素養融入教學這塊(04:11),因此竹女在開放定期考的數學科(的某些單元)可用計算機是有需要的。主任也認為一題多解是好的事情,數學問題可以用傳統的方法解,也可以試著使用計算機解題。學生們也普遍認為使用計算機,在三角函數、指對數等單元是有需求的。
關於學校定期考開放使用計算機的「決策原因」,不同於傳統以往從校長、主任自上而下(Top-Down)的決策模式(05:01)。楊主任強調,相對而言,新課綱的課程發展是由下而上(Bottom-Up)之方式運作。是由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需求導向出發,會評估計算機融入後是否對於教學有所助益才實施。因此,開放定期考試(段考)使用計算機,是由數學科教學研究會大家共同決議,最後,由定期考命題教師來啟動這樣新的嘗試。
▶ 考試使用的規範或作法
吳老師提到:「先講好,就不會有額外的問題」,學校考使用計算機規範之重點,在於開學時就會先給學生計算機之使用指引(06:29)。因為有某些計算機是在大學端才適合作使用,具有解方程式或相關高階的功能,有些是可繪圖的繪圖型計算機。在一開始就會規範清楚,哪些計算機之機型或具特殊功能的計算機於校內考試中是禁止使用的,以利於未來教學評量之推動。
此外,訪談中也討論到,因手機具通訊功能,計算機只有運算功能,使用計算機是相對安全多。而當前國家考試中的某些科目之相關規定中,也有相關的計算機工具開放使用之規範,可作為參考。
學生反饋 與 教育資源服務
關於學校定期考學生運用計算機的效果,楊主任闡述,因新竹女中美術班的學生,以往對數學之學習成就表現相對不高。但現在引融新的工具之後,有著不一樣的教學成效。(08:10)「透過程序性的知識,享受數學問題解決,感覺到學生自信心的提升」,主任提到:「自然地先(讓學生)理解情境、分析情境 透過工具的運作輔助。運用工具解決問題,是我們期待的重要素養。」
▶ CASIO的資源是否有改進的地方
由於這兩年多疫情之影響,有時線上授課是不得以為之。老師們反應CASIO能有模擬器之支援,在於教師遠距教學時的使用率是相對頻繁。比起在電腦前拿一台計算機按給學生看,模擬器的展現效果是相對有效的(09:05)。而關於計算機研習部份,楊主任認為能參考別的老師或講師的經驗都非常好。期待將來的訪問或教學影片,能讓更多教師分享出自己的教學經驗,讓新的、好的嘗試會有更好的教學發展。